第一章 概述
1.1項目概述
醫療美容醫院與美容院兩種業態各具優勢:
醫療美容醫院具有資質、硬件配備等優勢,能實施醫療美容手術;美容院在生活護理、保養上更便捷、價格實惠,屬于日常消費。
兩種業態合作已經成為當前市場發展趨勢:
醫療美容醫院與美容院合作可以讓雙方做到各展所長,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模式,主要通過商家聯盟、品牌互動、技術注入、會員共享等等方式進行資源互補、惠及三方的合作。
兩種業態合作雖趨勢已現,但問題多多:
合作聯營打拼,門當戶對很重要,資源匹配尚需時間;
雙方利潤分成后相對較低,且分成比例需要雙方協商一致;
會員管理難度加大;
不易形成自己的團隊;
聯營必不是長久的企業存活方式等等。
項目因勢而成,蓄勢待發:
本項目將在北京朝陽區建立一所
綜合性醫療保養院,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板塊,一是在醫療、整形上具有較高專業水準的醫療美容醫院,二是進行生活護理、保養的美容院。兩個板塊通過公司統一管理,實現功能互補、資源共享,且通過整合干細胞移植技術資源,形成項目自身的獨特的競爭優勢,最終實現差異化、品牌化連鎖發展。
1.3發展戰略
n
成本領先戰略:
前端后端融合發展,減少單獨合作成本,獲得相對優勢。
n
差異化戰略:
統一品牌聚合日常美容服務及專業醫療美容業務,打造個性鮮明的品牌形象,通過整合干細胞移植技術資源,實現差異化發展。
n
技術延伸戰略:
通過與具有特殊醫療、美容技術(干細胞移植技術)的醫院進行合作,進行轉診醫療,形成獨有業務特色。
n
適應性戰略:
適應當下美容院與醫療美容醫院聯盟運營的大環境,結合自身特點,打造美容院與醫療美容醫院的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保養院,以特色技術和商業模式形成核心競爭力,進而帶動企業發展。
第二章 行業分析
2.1宏觀環境分析-PEST分析
2.1.1政策環境:行業規范將是大勢所趨
2016年以來,美容行業政策變化主要體現在監管趨嚴、行業不斷規范方面,地方和中央分別發起專項監管行動,行業規范化將是大勢所趨。主要體現在:
? 七部委聯合發起監管行動,政府持續加大力度凈化市場。
? 2017年起,北京市整形美容等項目實行市場自主定價。
?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評出第一批5A醫療整形美容機構。
? 2018年四月,國家頒布相關行業法規,重拳出擊嚴厲打擊美業各類非法盈利行為的舉措。
2.1.2經濟環境:醫療美容市場基礎穩固
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
2012-2017年北京城鄉居民收入呈穩步增長態勢,2017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06元,同比增長9.0%,實際增長7.0%。
2、服務性消費水平持續提升,醫療保健支出領銜增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形態從單一物質生活需求向多樣化服務需求轉變,2017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7425元,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0.3%,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2.5%,同比增長2.2%。
2017年,北京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2900元,同比增長18.1%,領銜消費增長。醫療保健支出增長主要由醫療服務支出增加帶動。
3、北京擁有更多高凈值人群
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已達到158萬人,具體來看,高凈值人士數量超過10萬人的省市共5個,分別東南沿海五省市: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占全國比重47%。
2.1.3社會環境
1、人口老齡化催化美容服務快速發展
? 未來十五年中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預測未來203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23.3%;
? 由于化妝品對抗衰老作用的局限性,更多人會選擇服務性美容作為減緩衰老的美容方式;
? 中國人口日漸老齡化將會催生一批希望通過美容減緩肌膚老化的消費者。
2、消費文化轉變,醫療美容擁有更多消費者擁躉
? 觀念逐漸在改變,大眾日益接受醫療美容。
? 消費習慣出現分化,80、90后正成為增速最快的消費群體。
? “她經濟”崛起,促進顏值消費。
2.1.4.技術環境
n
技術進步作為重要的促進因素,有力的推動者美容行業發展。
? 技術進步不斷推動行業服務向著低價、安全、便捷、多樣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非手術類技術的成熟,有效打消了消費者風險預期,美容服務逐步貼近大眾生活。
n
PC時代紅利逐漸消失,傳統美容機構增長遇到瓶頸。
? 目前,隨著我國PC時代紅利消失,傳統依靠搜索引擎導流的機構增長遇到瓶頸。傳統大中型機構未來發展面臨轉型。
n
醫療美容保險量化醫療風險,助力醫療美容需求擴張。
n
醫療美容大額度消費分期支付,降低消費門檻,拉動需求增長。
2.2美容行業分析
據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美容業大大小小的門店總數已逾150萬家之多。這一數據充分反映出近年來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手里有了余錢,并愿意為自己的美麗和健康投資。尤其是對于女人來說,美容是必須堅持一生的事業,以前老話總說沒有丑女人只有懶女人,而如今,只要你肯為自己投資,就可以躺在美容院里享受專業美容師的服務,做一個懶美人。
2.2.1生活美容日益向榮
n
隨著經濟發展和女性消費提升,國內步入顏值時代。
城鄉居民消費增長、可支配收入提升、女性經濟地位的升高,社科院數據中產階級比重從2001年17.4%上升至目前33.8%,中產階級逐漸成為時尚美容消費主力軍,美麗經濟消費意愿不斷增長。此外,隨著女性的社會、經濟地位不斷提升,以及高顏值對于入學、求職、婚嫁等諸多方面的重要優勢,逐漸為美容產業帶來不可替代的機遇。
n
在美容行業日益欣榮的背景下,個人護理及服務型美容行業也迅速壯大。
國內城市中隨處可見各類美容、SPA等服務型連鎖店。據統計,截止2016年,我國專業美容門店共14.9萬家(僅美容、美甲,不包含美發單位),從業人員76.7萬人,營業額為1755.40億元,比2013年增長20%,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3%,行業空間廣闊。行業發展、轉型、升級速度不斷加快。
2.2.2連鎖美容店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
目前我國美容行業思妍麗、克里緹娜、美麗田園等大型連鎖美容企業市占率為7.5%,分店超過100家以上的美容企業僅僅為5%,比起歐美連鎖超過48%的比重,
中高端美容行業存在很大的整合空間,未來有望通過資本力量和資源整合、服務提升,提升企業規模。
我國美容連鎖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
2.2.3醫療美容成為新業態,契合當代消費需求
n
科技技術水平的高速發展,也使美容行業萌生出新業態——醫療美容。
目前中國醫美市場規模約1250億元,同比增長43.7%,預計至2020年有望達到4600多億元的規模,年均復合增長超過40%。
? 醫療美容消費升級需求:基礎護膚產品起到的功效不再能滿足現代女性對于美觀和抗衰老的需求,從而催生出各類醫美產品和技術:從最早的“割雙眼皮”、“激光點痣”等基礎手術,到現在的新型非手術類美容項目,如“水光針”、“肉毒素”、“溶脂針”)和手術類整容項目(如“拉皮”、“隆鼻”、“削骨”等,這側面也反應出社會公眾對于醫療美容的接受程度不斷提升。
? 媒體推動、潮流跟風影響:媒體也成了醫療美容普及度的無形推手,許多明星、公眾人物被報道出整容,日韓文化和新型視頻媒體(直播、抖音等)在我國的廣泛傳播,對年輕一代女性有很大的影響力,刺激了她們對改變外貌的沖動。
n
醫美行業滲透率有望具備提升空間。
? 醫療美容行業仍主要面對高端消費人群,使得我國醫療美容滲透率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目前滲透率僅為2%,對比美國、巴西、韓國分別13%、12%和9%的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基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消費能力的提升,醫療美容行業天花板還很高。中國美容協會預計到2019年,我國每年整形人數將超過2000萬人次,或成為世界第二大醫療美容市場。
2.3醫美行業分析
2.3.1現狀規模:規模大、增速快
n
2017年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730億元
? 2017年,全國范圍內關注醫療美容的群體總人數已超過2678萬,同比2016年增加了13.57%。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超730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率為23%,預計2019年將首次突破千億元,未來幾年也將保持20%以上的增速。
n
中國已超越巴西成為全球第二大整形國
? 2017年,中國醫美總量超過1000萬例,復合增速達到了40%以上,一舉超過巴西,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醫美第二大國家。而醫療美容行業也成為房地產、騎車、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務行業。
n
醫美關注人數上升13%,00后占比增幅達4%
? 2017年,全國范圍內關注醫療美容的群體總人數已超過2678萬,同比2016年增加了13.57%,相比于增長緩慢的男性群體,女性漲幅較大,為17.1%。從性別上看,女性仍然是國內醫療美容消費群體的主力,然而男性整形用戶未來的增長潛力也不容小覷。
? 目前中國的醫美市場消費人群整體低齡化,28歲以下人群占據主體地位,并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與2016年相比,95后占比增長3.11%。而00后群體增速更是驚人,約占總人數的14.36%,增幅達到了4%。
n
醫美消費額增長約11.7%
?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整形意向人群中,61.7%的人每年花費超過5000元用于整形,比上一年度增加11.7%,18.37%的人表示接受借錢整形,前提是“整的好”。
2.3.2發展不足:監管不足、成本高企
n
私立機構推動我國醫美行業發展
? 國外微整形技術不斷進步,帶動小范圍填充整形逐步實現微創化和快餐化,該類技術與相關產品傳入我國,推動了我國醫美技術的發展。民營醫美機構對市場敏感程度較高,這一時期私立機構數量快速膨脹,成為市場主導。
n
監管缺失,行業存在一定亂象
? 由于我國對醫美行業的監管不完善以及缺乏統一行業自律機構,行業存在一定亂象。
? 預計未來,監管機構將深化落實原有法規的執行,并不斷細化法律法規,加強對機構、醫生的資質監管。行業自律機構也將協調統一管理,從兩方面促進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n
行業醫療屬性不足、消費屬性強:醫美機構的導流成本高企
?
醫療屬性不足:我國合格、有豐富經驗的醫美醫生數量不足、培養速度緩慢,使得大多數醫美機構缺乏優質醫生。
?
消費性強:我國醫美機構普遍還不成熟,只有少數幾家建立了口碑品牌優勢,絕大多數機構都需要渠道,即導流服務商獲取客戶資源。整容醫院獲得一個顧客到院的導流成本大概為2000元,獲得一個顧客在院消費的導流成本約為5000元。
? 在口碑品牌優勢建立前,還對導流服務商存在很強依賴性。
2.3.3未來趨勢:一體化運營模式是主流
n
從生命周期來看,我國的醫療美容行業仍處于發展期的初級階段,投資潛力巨大。
n
大陸與臺灣兩地文化風俗、消費習慣類似,臺灣醫美行業適合作為大陸的參考對象,進行對標。臺灣醫美行業已經歷行業洗牌,目前進入成熟期,其主要特征包括:
? 私立醫美機構占主導;
? 醫美市場競爭充分,一體化運營模式成形;
? 醫美消費更理性,醫美機構對中介導流的依賴程度較低。
? 重點細分領域集中在微整形。
2.4機會分析
2.4.1目標人群
- 、目標人群:本項目潛在客戶需求年齡層集中在28-35以及36-50歲女性。
- 、目標人群美容需求分析
成熟女性及年輕白領將成為主要消費群體。
? 成熟女性是指年齡層在36-50歲,每月家庭收入超過25000元人民幣的職業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化妝品已不再滿足女性對抗衰老的需求。該年齡層女性可能尋求專業美容方式達到美顏效果。鑒于他們擁有強大的消費能力和較高的消費水平,一定將會成為專業美容消費的主力軍;
? 年輕白領是指年齡層在28-35歲,每月家庭收入超過25000元人民幣的(未婚或未育)年輕女性,改年齡層女性的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同時對面貌有較高的要求,愿意為外貌投資,從而增加更多的職業機會。
- 、醫療美容重點客戶群
- 、關注點:美貌與安全并重
n 人們對于專業美容的要求越來越高,整形美容的安全性首當其沖地被重視起來。
n 根據網絡調查得出結論,手術安全性是消費者是否接受整形美容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手術效果和成功率以及手術是否疼痛,回復是否快速業有很高的關注度;
n 根據20%的潛在消費人群表示只要安全,價格不是問題;
n 技術進步使專業美容安全性、快捷性、無創性得到提升,潛在客戶對醫療美容更放心
? 其中醫療美容安全性的提高可以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 技術的提升使得醫療美容的微創化、無創化成為可能;
? 醫美“快餐化”,多數手術控制在2個小時以內,而注射類微整形項目只需要十幾分鐘。
2.4.2競爭者分析
n 醫療美容行業競爭者分析
醫療美容醫院可以劃分為四種類型:大型連鎖醫院、中小型醫院、小型診所以及公立醫院的整形美容科。
目前,中國約有4000家醫療美容機構,其中500家公立整形美容科,500家醫療美容連鎖醫院,以及3000家中小型醫院和診所。
n 競爭優勢劣勢分析
2.4.3市場機會分析
n
市場規模巨大,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中國已經成為醫療美容大國,占據全球醫美市場10%的份額,僅次于美國和巴西。醫美行業整體市場份額有望在2020年突破3000億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0%,預計2030年將突破萬億。
n
醫美行業仍處在藍海市場,市場格局遠未定型
2.5SWOT分析
2.4.1Strenth-優勢
n 技能優勢:
2.4.2weakness-弱勢
2.4.3opportunity-機會
2.4.4threat-威脅
2.4.5so戰略-增長性戰略
2.4.6st戰略-多元化戰略
2.4.7wo戰略-扭轉性戰略
2.4.8wt戰略-防御性戰略
2.6小結
n
醫療美容行業成為消費熱點
伴隨著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對審美要求不斷地提升,大眾對美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進而對整形美容的需求與日俱增。醫療美容行業將成為一大消費熱點。
n
市場規模巨大,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醫美行業整體市場份額有望在2020年突破3000億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0%,預計2030年將突破萬億。
因此本項目此時結合自身擁有的資源優勢,切入醫美行業,就當下而言將是一個極好的機會。